中美经贸应继续 在四个领域加强合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自今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路波折。
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不断发表关于削减贸易逆差的言论,并因此引发了全球对“贸易战”的担忧。
5月,中美两国就“百日经济行动计划”列出了十项初步内容清单。但美国在8月宣布对华发起“301”调查。
11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了继续致力于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共识,并签订了2535亿美元的创纪录大单。双方有望通过更多的对话、协商来避免和解决摩擦。
但刚进入12月,美国就宣布大规模减税。12月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川普的税改法案,美国企业税税率将从35%大幅降低到20%。同时,美国还提高个税扣除额,以较低税率对美国企业转移回国的海外资产进行一次性征税等。
有分析认为,短期而言,中美贸易摩擦的内生动能不减,贸易冲突升级的压力仍在。长期而言,两国经济的新纽带正在形成,中美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前景可期。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郭可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可能存在两大挑战。
其一,特朗普及其团队的短期行为。一方面,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注重交易的绝对公平;另一方面,特朗普执政以来的口碑毁誉参半,特朗普亟待寻求民众支持。这些导致其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和成效,从而容易使政策短期化、多变化。
其二,美国国内重点议题的冲击。目前,美国国内的四大重点议题包括医疗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改革和简政放权。其中,由于后两者更容易获得成功,因而也成为特朗普政府主要的工作切入点和抓手。美国是典型对内弱、对外强政府,简政放权将进一步加剧这一特征。一旦税收改革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转移压力,给中美经贸发展制造障碍。
对于未来中美经贸合作,郭可为认为,中美双方应继续在以下四个领域加强合作。
首先,在贸易与投资领域,中美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继续大力推动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的发展。截至2016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累计约109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4.1万个。就进出口贸易来说,中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对美出口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的出口多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很多美国企业在华生产的代工产品返销美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意味着顺差在中方,利润在美方。美国解决贸易不平衡不应该限制从中国进口,而应该扩大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出口。就双向投资来说,双方应探讨加快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并使其更加便利。
其次,在金融领域,中美应继续深化合作并加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未来中美双方可以在简化监管流程、推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加强合作,更好地发挥中美商业银行的桥梁作用,继续推动中美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化。在金融监管方面,中美双方应强化合作,维护中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一是在监管理念层面,在加强金融监管和推动金融创新之间保持平衡。二是在监管原则层面,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三是在监管反馈层面,跟踪监管改革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四是在配套政策层面,加强监管改革与自身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第三,在基础设施领域,中美两国企业具有深入加强合作的广阔空间。目前,中美双方均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和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将给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带来长期、稳定和充足的需求。但挑战依旧存在,包括外资进入美国基础设施领域的门槛较高,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对方社会环境的适应还稍显不足等。应对挑战、把握机遇,需要中美两国企业积极寻找在高速铁路、公路、港口与码头建设、电网改造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商机,努力促成“对等投资、双方受益”的共赢格局。
第四,在能源领域,中美两国企业也具有深入加强合作的迫切需求。中美两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两国原油贸易占全球总份额的37%,中美双方在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保障石油安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节约替代和核电安全发展等领域的战略举措也高度相似。但美国对新能源技术的出口管制问题以及中美双方在技术标准问题和分工地位问题上的分歧依旧给两国企业在能源领域切实加强合作带来了挑战。中美双方需要深入开展智能电网、大规模风电开发、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页岩气和航空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共同分享能源监管经验和实践信息,为实现能源合作共赢、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保障中美经济和谐增长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中美双边经贸合作与双赢仍然是主旋律,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在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