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产业盛极而衰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 孙允广

近日,日本东芝宣布,已完成出售旗下半导体公司(TMC)的交易,售予由贝恩资本牵头日美韩财团组建的收购公司Pangea。尽管东芝拥有Pangea40.2%的股份,但大股东已易主贝恩资本。

这被日媒视作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败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据研究机构“集成电路洞察力”( IC Insights)公布的第一季度全球前十五大半导体公司名单中,东芝半导体是硕果仅存的日本公司。而在鼎盛时期的1993年,“集成电路洞察力”发布的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是日本公司。

竞争格局生变

“日本半导体产业由先前的领先地位到如今几家最大企业几乎被外资把控,令人唏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半导体领域已由原先的美日韩“三分天下”变成美韩两家争霸。

相比于美、韩,日本为何在半导体发展浪潮中丧失机会?卞永祖认为,日企往往更专注于技术领域,普遍对外界反应迟钝,面临激烈竞争时决策过程较慢,这一弱点掣肘了企业发展。

日本半导体产业曾有一段辉煌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开启了属于日本的半导体业“黄金时代”。数据显示,在当时流行的64K DRAM市场中,日立占全球40%的份额,富士通占20%,NEC占9%。全盛时期,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全球DRAM市场占有率达80%。

两大原因铸就辉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日本半导体产业之前的辉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明目张胆”的贸易保护;二是“深谋远虑”的政府主导。

当时,日本通商产业省为保护本国半导体市场,对外资准入作了严格限制。美国得州仪器希望进入日本市场,却被要求拿核心技术来换市场。于是,得州仪器被迫与日本索尼设立股权对半分的合资公司——凡是得州仪器独资子公司销售的产品,在合资公司里也必须生产。不仅如此,得州仪器要在三年内向日方公开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专利。这样,日本既拿到了技术,又保护了市场。

后来,日本半导体企业受到美国IBM的冲击。为此,日本政府发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简称VLSI项目。该项目以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东芝五大公司为骨干,投资规模超过720亿日元。经过4年时间,该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了富士通与IBM、得州仪器并驾齐驱的地位。

依靠政府和产业界的大规模投入,日本一步步抹平了在半导体领域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半导体行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同样是因为投资。

日本仍有较强实力

显示及半导体行业咨询机构CINNO副总经理杨文得表示,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水准位居全球第二,美国以广场协议和日美半导体协定施压,沉重打击了日本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久,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补贴难以维系。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因为这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持续、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当一国经济整体不景气时,就难以大力支持其发展。”杨文得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富士通宣布退出DRAM芯片市场,NEC、日立、三菱将各自的DRAM部门合并成立尔必达。而尔必达公司由于管理混乱、供应链不统一等问题宣告破产,最终被美国镁光低价收购。兜兜转转几十年,日本DRAM产业“遗珠”落到美国人手里。

日本半导体产业还有重振希望吗?卞永祖说,日企在材料、精密机械等领域积累深厚,仍拥有大量的专利和专业人才。若能在下一步发展中,与资本公司联合运作,抓住重大商品的转变点,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仍有较强竞争力。

“半导体是一个集成性很强的行业,芯片、存储等元器件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日本半导体根基较深,若政府日后加大战略性投入,仍有振兴的可能。”卞永祖说。